自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紧紧围绕学校党委中心工作,积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注重发展特色项目,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主要工作回顾与展示
1、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深化教学改革。临床医学(计划生育方向)专业立足于“高素质,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在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基础上增加了人类生殖调控、优生优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等专业特色课程。学生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计划生育与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管理等工作,拓宽了学生就业途径和能力。2008年《优生优育》被评选为校级优秀网络课程,2名教师先后获得学校教学能手奖励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优秀课件一等奖。
2、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积极开展对外服务。五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同时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6项,学校科研课题10余项,学校教学研究课题4项,校级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1项。主编医学著作3部、参编6部。课题鉴定5项,均达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地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校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为菏泽市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青岛市城阳区计划生育专业技术人员生殖健康咨询员培训编写培训方案、组织教学,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创新工作理念,推动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发展。坚持“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学院成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等先进社团,通过播放金正昆“礼仪讲座”、于丹教授《论语心得》、余世维《有效沟通》等优秀视频讲座,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塑造学生良好品德与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积极营造和谐的院系文化。不断加强服务育人的工作意识,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先后开展了党员联系宿舍与“三级查夜”制度,通过“学风院风天天查,日常行为一百分”活动,加强学风建设。近几年,我院连续获得“公寓管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学院历年本科毕业生的考研过线率都在70%以上,今年有 31名同学分别被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211高校录取。近几届在校生的大学英语初次过级率达到97%,计算机文化基础估计率均达到100%。
4、坚持开展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近几年的毕业教育活动中,紧紧围绕“感恩与责任”的主题,多次开展“感恩故事会”、“寄存一个理想,相约十年后再相见”、“参观校本部,感受母校变迁”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同学们“关心母校,感恩母校,爱护母校”的思想,增强了毕业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近几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步提高,先后有11名毕业生志愿服务西部,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就业先进集体”称号。
二、以“大学生生殖健康志愿服务团”为特色,积极开展实践服务活动
“泰山医学院大学生生殖健康服务团”自2005年6月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泰安市岱岳区良庄镇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先后与迎胜居委会、泰山疗养院、新泰市计划生育服务站、泰山区堰岭社区、泰安市公安消防支队第五中队等单位建立了长期联系,重点开展了妇幼保健知识、艾滋病防治知识等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在校内,与妇委会、工会、团委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关注女性,关爱女大学生”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竞赛。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宫内节育器知识调查》、《艾滋病防治知识调查》、《女性生殖健康状况调查》、《紧急避孕现状调查》等社会调查活动,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促进了科研能力的提高。
近几年,该志愿服务团的相关事迹曾被中国新闻网、山东省教育厅网站《泰山医学院举办关心女性、关注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竞赛》,《齐鲁晚报》以《生殖健康进社区》、《大学生坦然关注生殖健康》等为题进行了多次图文报道。该服务团于2005年、2007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队”,2008年被评为“泰安市社会实践优秀服务团队”等称号,多次被评为“泰山医学院优秀社会实践服务团”等多个荣誉称号,多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
三、今后工作思路与目标
1、加强专业建设、培养创新人才。以课程内容更新、课程整合和完善课程结构为主线,以特色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深化课程内容改革,形成专业课程特色,至少建设一门校级精品课程,力争省级精品课程。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本学科的整体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邀请知名学者担任学术顾问、客座教授、兼职教授。利用泰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文化底蕴,积极争取举办或承办全国性及区域性学术会议。
2、坚持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管理队伍工作水平。紧紧围绕将要召开的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指导思想,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全面推进学生事务科学发展:继续解放思想,探索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机制;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工作水平,突出辅导员的“教育”与“管理”职能;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切实为毕业生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的服务,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我院学生就业率。